2025年9月1日晚间,山西A股上市公司阳煤化工(600691.SH)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名称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并取得了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将由“阳煤化工”变更为“潞化科技”,证券代码“600691”保持不变。
1 老牌国企,更名落地
阳煤化工是山西老牌国企,其前身为“东新电碳”,于1993年11月登陆资本市场。2012年,阳煤集团借壳上市,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并于2013年将上市公司正式更名为“阳煤化工”。
2020年,阳煤集团更名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同年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正式挂牌,开启了转型发展之路。
2021年4月,阳煤化工公告称,控股股东华阳集团拟将其持有的24.19%股份对潞安化工公司进行增资扩股。这笔交易在2024年12月最终完成股份过户,公司控股股东正式变更为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
2025年6月24日,阳煤化工披露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同步更换为“潞化科技”。随后在8月6日的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这一决定获得通过。
2 战略重组,控股股东赋能
此次更名是山西省属重点煤企战略重组深化的必然结果。2020年,山西省启动了省属重点煤企的大规模战略重组,原有的七大煤企经过拆分重组,形成了晋能控股、山西焦煤、潞安化工、华阳集团四大国企并立的格局。
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四大省属能源集团之一,聚焦于煤炭、化工双主业,业务涵盖化工、煤炭、新材料、清洁能源、创新研发及金融物贸六大领域。
潞安化工集团在智能化战略布局上一直不遗余力。集团旗下的潞安环能通过大力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已建成9座智能化煤矿、近百个智能化工作面,并完成176个无人值守机房硐室及3个机器人项目部署。
集团计划到2025年建成3座智能化矿井,产能240万吨。建成后,集团的智能化矿井在先进产能中的占比将达97.8%,远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37.32个百分点。
3 科技转型,氢能布局
新名称中增加的“科技”二字,清晰揭示了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此次更名旨在“清晰定位公司未来科技引领的发展方向,通过拥抱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向科技驱动型企业转型,并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阳煤化工早在更名前就已经开始向氢能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布局。子公司阳煤化机长期布局氢能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首选“无碳能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推进“灯塔工厂”建设。
在绿色新能源与煤化工装备的耦合领域,阳煤化机与国家电投共同研发了国内首套年产100吨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撬装置,首次实现了绿色甲醇工艺的产业化示范。
基于其领先的技术优势,阳煤化机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核企业。
2025年我国首部《能源法》正式实施,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范畴管理,与煤炭、石油等资源并列,从法律层面明确“国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
4 股东增持,彰显信心
在宣布更名的同一天,公司还披露了控股股东的增持计划。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4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票210.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
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控股股东计划自增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
这一增持计划彰显了控股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其转型战略的支持。
5 业绩改善,挑战仍存
在发布更名公告的前三天,阳煤化工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1.3亿元,同比下降0.63%。
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29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86亿元有所收窄。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公司业绩改善更为明显:营业收入为27.9亿元,同比上升15.96%;归母净利润亏损8876.74万元,同比上升64.35%。
公司仍面临挑战。2025年6月24日,公司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同时,原控股股东华阳集团也因2021年占用公司资金,导致公司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同样被证监会立案。公司表示,上述涉及资金已全部归还,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一切正常。
随着“潞化科技”正式走向前台,这家山西省属上市化工龙头将依托潞安化工集团在智能化战略布局和煤化工产业链方面的优势,加速向科技驱动型企业转型。
2025年9月2日,阳煤化工报收2.6元/股,总市值61.78亿元。更名不仅彰显了潞安化工推动转型的决心,也符合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从传统煤化工到智能化科技企业,从“阳煤化工”到“潞化科技”,这家老牌企业的蜕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