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期(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9月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75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
从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情况看,本期共采集样本单位79家,样本数量为332条。5500K热值(硫分:0.6%-1%)的现货综合价格为682元/吨,长协综合价格为674元/吨,现货与长协的计算比例为1:9。从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中有9个规格品价格下跌,跌幅均为5元/吨,其余规格品价格持平。
分析认为,沿海煤炭消费需求进入季节性回落阶段,同时制约主产区货源释放的因素逐步解除,港口中转环节去库速度趋缓,市场需求低迷驱动价格延续弱势运行,本周期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指数偏弱下行。
一、坑口产运秩序恢复,阶段性补货支撑煤价稳中小涨。主产区煤矿恢复正常产销,而在严查煤矿超产的政策背景下,矿方生产依旧保持谨慎,货源供应难有大幅增量。在终端企业阶段性限产结束后,化工、焦化等用户补库采购积极性提升,带动中高卡煤地销形势转好,部分煤矿前期积累库存基本出清,支撑价格探涨反弹,而部分低卡煤出货并未改善,价格依旧偏弱。
二、沿海终端采购需求低迷,对市场基础支撑乏力。沿海地区居民端用电负荷季节性回落,同时8月底以来长江流域上游来水形势转好,水电外送替代作用增强,区域电煤日耗延续回落趋势,下游电厂机组进入淡季停机检修阶段,对市场煤采购观望停滞。而非电行业错峰复产采购需求也迟迟未见有效释放,沿海需求端采购整体疲弱。
三、供需剪刀差有扩大趋势,而港口环节累库不及预期。主要受限于煤矿地销利润率较高、货源到港成本持续倒挂等客观影响,市场货源集港发运参与度依旧偏低,主要运煤铁路运量提升并不明显,港口环节累库效率不及预期,货源结构性短缺问题并未出现改善。而当前终端市场采购低迷形势依旧主导市场,多空因素僵持博弈加剧,港口市场煤价保持惯性下行,但跌幅逐步收窄。
整体来看,生产端货源供应在政策调控下难有较大增量,可预期的国庆节及大秦线集中修前的补货采购与港口货源结构性紧张的矛盾也将凸显,市场利多因素或将支撑市场改变下行走势,而电煤消费淡季回落以及非电终端复产节奏缓慢的双重压力也将限制价格上行空间,在沿海煤炭市场淡旺季供需博弈调整阶段,预计短期煤价波动幅度有限。
沿海航运市场方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显示,本报告期(2025年9月3日至2025年9月9日),沿海煤炭运价继续探底。截至2025年9月9日,运价指数报收632.58点,与9月2日相比下行44.54点,跌幅为6.58%。
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2025年9月9日与9月2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32.5元/吨,环比下行3.1元/吨;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19.6元/吨,环比下行1.8元/吨;秦皇岛至江阴航线4-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21.7元/吨,环比下行1.6元/吨。